分类归档: Programming

编程编程编程。。。

[转]JavaScript类的继承

利用共享prototype实现继承
继承是面向对象开发的又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将现实生活的概念对应到程序逻辑中。例如水果是一个类,具有一些公共的性质;而苹果也是一类,但它们属于水果,所以苹果应该继承于水果。
在JavaScript中没有专门的机制来实现类的继承,但可以通过拷贝一个类的prototype到另外一个类来实现继承。一种简单的实现如下:
fucntion class1(){
      //构造函数
}

function class2(){
      //构造函数
}
class2.prototype=class1.prototype;
class2.prototype.moreProperty1="xxx";
class2.prototype.moreMethod1=function(){
      //方法实现代码
}
var obj=new class2();
这样,首先是class2具有了和class1一样的prototype,不考虑构造函数,两个类是等价的。随后,又通过prototype给class2赋予了两个额外的方法。所以class2是在class1的基础上增加了属性和方法,这就实现了类的继承。
JavaScript提供了instanceof操作符来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某个类的实例,对于上面创建的obj对象,下面两条语句都是成立的:
obj instanceof class1
obj instanceof class2
表面上看,上面的实现完全可行,JavaScript也能够正确的理解这种继承关系,obj同时是class1和class2的实例。事是上不对, JavaScript的这种理解实际上是基于一种很简单的策略。看下面的代码,先使用prototype让class2继承于class1,再在 class2中重复定义method方法: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
//定义class1
function class1(){
      //构造函数
}
//定义class1的成员
class1.prototype={
      m1:function(){
            alert(1);
      }
}
//定义class2
function class2(){
      //构造函数
}
//让class2继承于class1
class2.prototype=class1.prototype;
//给class2重复定义方法method
class2.prototype.method=function(){
      alert(2);
}
//创建两个类的实例
var obj1=new class1();
var obj2=new class2();
//分别调用两个对象的method方法
obj1.method();
obj2.method();
//–>
</script>
从代码执行结果看,弹出了两次对话框“2”。由此可见,当对class2进行prototype的改变时,class1的prototype也随之改变, 即使对class2的prototype增减一些成员,class1的成员也随之改变。所以class1和class2仅仅是构造函数不同的两个类,它们 保持着相同的成员定义。从这里,相信读者已经发现了其中的奥妙:class1和class2的prototype是完全相同的,是对同一个对象的引用。其 实从这条赋值语句就可以看出来:
//让class2继承于class1
class2.prototype=class1.prototype;
在JavaScript中,除了基本的数据类型(数字、字符串、布尔等),所有的赋值以及函数参数都是引用传递,而不是值传递。所以上面的语句仅仅是让 class2的prototype对象引用class1的prototype,造成了类成员定义始终保持一致的效果。从这里也看到了instanceof 操作符的执行机制,它就是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一个prototype的实例,因为这里的obj1和obj2都是对应于同一个prototype,所以它们 instanceof的结果都是相同的。
因此,使用prototype引用拷贝实现继承不是一种正确的办法。但在要求不严格的情况下,却也是一种合理的方法,惟一的约束是不允许类成员的覆盖定义。下面一节,将利用反射机制和prototype来实现正确的类继承。
利用反射机制和prototype实现继承
前面一节介绍的共享prototype来实现类的继承,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毕竟两个类是共享的一个 prototype,任何对成员的重定义都会互相影响,不是严格意义的继承。但在这个思想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反射机制来实现类的继承,思路如下:利用 for(…in…)语句枚举出所有基类prototype的成员,并将其赋值给子类的prototype对象。例如: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
function class1(){
      //构造函数
}
class1.prototype={
      method:function(){
           alert(1);
      },
      method2:function(){
           alert("method2");
      }
}
function class2(){
      //构造函数
}
//让class2继承于class1
for(var p in class1.prototype){
       class2.prototype[p]=class1.prototype[p];
}

//覆盖定义class1中的method方法
class2.prototype.method=function(){
      alert(2);
}
//创建两个类的实例
var obj1=new class1();
var obj2=new class2();
//分别调用obj1和obj2的method方法
obj1.method();
obj2.method();
//分别调用obj1和obj2的method2方法
obj1.method2();
obj2.method2();
//–>
</script>
从运行结果可见,obj2中重复定义的method已经覆盖了继承的method方法,同时method2方法未受影响。而且obj1中的method方 法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定义。这样,就实现了正确意义的类的继承。为了方便开发,可以为每个类添加一个共有的方法,用以实现类的继承:
//为类添加静态方法inherit表示继承于某类
Function.prototype.inherit=function(baseClass){
     for(var p in baseClass.prototype){
            this.prototype[p]=baseClass.prototype[p];
     }
}
这里使用所有函数对象(类)的共同类Function来添加继承方法,这样所有的类都会有一个inherit方法,用以实现继承,读者可以仔细理解这种用法。于是,上面代码中的:
//让class2继承于class1
for(var p in class1.prototype){
       class2.prototype[p]=class1.prototype[p];
}
可以改写为:
//让class2继承于class1
class2.inherit(class1)
这样代码逻辑变的更加清楚,也更容易理解。通过这种方法实现的继承,有一个缺点,就是在class2中添加类成员定义时,不能给prototype直接赋值,而只能对其属性进行赋值,例如不能写为:
class2.prototype={
      //成员定义
}
而只能写为:
class2.prototype.propertyName=someValue;
class2.prototype.methodName=function(){
      //语句
}
由此可见,这样实现继承仍然要以牺牲一定的代码可读性为代价,在下一节将介绍prototype-1.3.1框架(注:prototype-1.3.1框 架是一个JavaScript类库,扩展了基本对象功能,并提供了实用工具详见附录。)中实现的类的继承机制,不仅基类可以用对象直接赋值给 property,而且在派生类中也可以同样实现,使代码逻辑更加清晰,也更能体现面向对象的语言特点。

prototype-1.3.1框架中的类继承实现机制
在prototype-1.3.1框架中,首先为每个对象都定义了一个extend方法:
//为Object类添加静态方法:extend
Object.extend = function(destination, source) {
for(property in source) {
     destination[property] = source[property];
}
return destination;
}
//通过Object类为每个对象添加方法extend
Object.prototype.extend = function(object) {
return Object.extend.apply(this, [this, object]);
}
Object.extend方法很容易理解,它是Object类的一个静态方法,用于将参数中source的所有属性都赋值到destination对象 中,并返回destination的引用。下面解释一下Object.prototype.extend的实现,因为Object是所有对象的基类,所以 这里是为所有的对象都添加一个extend方法,函数体中的语句如下:
Object.extend.apply(this,[this,object]);
这一句是将Object类的静态方法作为对象的方法运行,第一个参数this是指向对象实例自身;第二个参数是一个数组,包括两个元素:对象本身和传进来 的对象参数object。函数功能是将参数对象object的所有属性和方法赋值给调用该方法的对象自身,并返回自身的引用。有了这个方法,下面看类继承 的实现:
<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
//定义extend方法
Object.extend = function(destination, source) {
for (property in source) {
     destination[property] = source[property];
}
return destination;
}
Object.prototype.extend = function(object) {
return Object.extend.apply(this, [this, object]);
}
//定义class1
function class1(){
      //构造函数
}
//定义类class1的成员
class1.prototype={
      method:function(){
           alert("class1");
      },
      method2:function(){
           alert("method2");
      }

}
//定义class2
function class2(){
      //构造函数
}
//让class2继承于class1并定义新成员
class2.prototype=(new class1()).extend({
      method:function(){
           alert("class2");
      }
});

//创建两个实例
var obj1=new class1();
var obj2=new class2();
//试验obj1和obj2的方法
obj1.method();
obj2.method();
obj1.method2();
obj2.method2();
//–>
</script>
从运行结果可以看出,继承被正确的实现了,而且派生类的额外成员也可以以列表的形式加以定义,提高了代码的可读性。下面解释继承的实现:
//让class2继承于class1并定义新成员
class2.prototype=(new class1()).extend({
      method:function(){
           alert("class2");
      }
});
上段代码也可以写为:
//让class2继承于class1并定义新成员
class2.prototype=class1.prototype.extend({
      method:function(){
           alert("class2");
      }
});
但因为extend方法会改变调用该方法对象本身,所以上述调用会改变class1的prototype的值,犯了和以前一样的错误。在 prototype-1.3.1框架中,巧妙的利用new class1()来创建一个实例对象,并将实例对象的成员赋值给class2的prototype。其本质相当于创建了class1的prototype 的一个拷贝,在这个拷贝上进行操作自然不会影响原有类中prototype的定义了。

Read: 900

[转]md5加密算法c实现,七分注释

转自:http://blog.csdn.net/coder0621/archive/2007/03/23/1539208.aspx


记得当初自己刚开始学习md5的时候,从网上搜了很多关于算法的原理和文字性的描述的东西,但是看了很久一直没有搞 懂,搜c的源代码又很少。直到后来学习rsa算法的时候,从网上下了1991年的欧洲的什么组织写的关于rsa、des、md5算法的c源代码(各部分代 码混在一块的,比如rsa用到的随机大素数就是用机器的随机时间的md5哈希值获得的)。我才彻底把md5弄明白了。这里的代码就是我从那里面分离出来 的,代码的效率和可重用性都是很高的。整理了一下希望对需要的朋友能够有帮助。

md5的介绍的文章网上很多,关于md5的来历,用途什么的这里就不再介绍了。这里主要介绍代码。代码明白了就什么都明白了。

////////////////////////////////////////////////////////////////////

/*                 md5.h           */
#ifndef _MD5_H_
#define _MD5_H_

#define R_memset(x, y, z) memset(x, y, z)
#define R_memcpy(x, y, z) memcpy(x, y, z)
#define R_memcmp(x, y, z) memcmp(x, y, z)

typedef unsigned long UINT4;
typedef unsigned char *POINTER;

/* MD5 context. */
typedef struct {
/* state (ABCD) */  
/*四个32bits数,用于存放最终计算得到的消息摘要。当消息长度〉512bits时,也用于存放每个512bits的中间结果*/
UINT4 state[4];  

/* number of bits, modulo 2^64 (lsb first) */   
/*存储原始信息的bits数长度,不包括填充的bits,最长为 2^64 bits,因为2^64是一个64位数的最大值*/
UINT4 count[2];

/* input buffer */
/*存放输入的信息的缓冲区,512bits*/
unsigned char buffer[64];
} MD5_CTX;

void MD5Init(MD5_CTX *);
void MD5Update(MD5_CTX *, unsigned char *, unsigned int);
void MD5Final(unsigned char [16], MD5_CTX *);

#endif /* _MD5_H_ */


///////////////////////////////////////////////////////////////////////////

/*    md5.cpp   */
#include "stdafx.h"

/* Constants for MD5Transform routine. */
/*md5转换用到的常量,算法本身规定的*/
#define S11 7
#define S12 12
#define S13 17
#define S14 22
#define S21 5
#define S22 9
#define S23 14
#define S24 20
#define S31 4
#define S32 11
#define S33 16
#define S34 23
#define S41 6
#define S42 10
#define S43 15
#define S44 21

static void MD5Transform(UINT4 [4], unsigned char [64]);
static void Encode(unsigned char *, UINT4 *, unsigned int);
static void Decode(UINT4 *, unsigned char *, unsigned int);

/*
用于bits填充的缓冲区,为什么要64个字节呢?因为当欲加密的信息的bits数被512除其余数为448时,
需要填充的bits的最大值为512=64*8 。
*/
static unsigned char PADDING[64] = {
0x8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

/*
接下来的这几个宏定义是md5算法规定的,就是对信息进行md5加密都要做的运算。
据说有经验的高手跟踪程序时根据这几个特殊的操作就可以断定是不是用的md5
*/
/* F, G, H and I are basic MD5 functions.
*/
#define F(x, y, z) (((x) & (y)) | ((~x) & (z)))
#define G(x, y, z) (((x) & (z)) | ((y) & (~z)))
#define H(x, y, z) ((x) ^ (y) ^ (z))
#define I(x, y, z) ((y) ^ ((x) | (~z)))

/* ROTATE_LEFT rotates x left n bits.
*/
#define ROTATE_LEFT(x, n) (((x) << (n)) | ((x) >> (32-(n))))

/* FF, GG, HH, and II transformations for rounds 1, 2, 3, and 4.
Rotation is separate from addition to prevent recomputation.
*/
#define FF(a, b, c, d, x, s, ac) {
(a) += F ((b), (c), (d)) + (x) + (UINT4)(ac);
(a) = ROTATE_LEFT ((a), (s));
(a) += (b);
}
#define GG(a, b, c, d, x, s, ac) {
(a) += G ((b), (c), (d)) + (x) + (UINT4)(ac);
(a) = ROTATE_LEFT ((a), (s));
(a) += (b);
}
#define HH(a, b, c, d, x, s, ac) {
(a) += H ((b), (c), (d)) + (x) + (UINT4)(ac);
(a) = ROTATE_LEFT ((a), (s));
(a) += (b);
}
#define II(a, b, c, d, x, s, ac) {
(a) += I ((b), (c), (d)) + (x) + (UINT4)(ac);
(a) = ROTATE_LEFT ((a), (s));
(a) += (b);
}

/* MD5 initialization. Begins an MD5 operation, writing a new context. */
/*初始化md5的结构*/
void MD5Init (MD5_CTX *context)
{
/*将当前的有效信息的长度设成0,这个很简单,还没有有效信息,长度当然是0了*/
context->count[0] = context->count[1] = 0;

/* Load magic initialization constants.*/
/*初始化链接变量,算法要求这样,这个没法解释了*/
context->state[0] = 0x67452301;
context->state[1] = 0xefcdab89;
context->state[2] = 0x98badcfe;
context->state[3] = 0x10325476;
}

/* MD5 block update operation. Continues an MD5 message-digest
operation, processing another message block, and updating the
context. */
/*将与加密的信息传递给md5结构,可以多次调用
context:初始化过了的md5结构
input:欲加密的信息,可以任意长
inputLen:指定input的长度
*/
void MD5Update(MD5_CTX *context,unsigned char * input,unsigned int inputLen)
{
unsigned int i, index, partLen;

/* Compute number of bytes mod 64 */
/*计算已有信息的bits长度的字节数的模64, 64bytes=512bits。
用于判断已有信息加上当前传过来的信息的总长度能不能达到512bits,
如果能够达到则对凑够的512bits进行一次处理*/
index = (unsigned int)((context->count[0] >> 3) & 0x3F);

/* Update number of bits *//*更新已有信息的bits长度*/
if((context->count[0] += ((UINT4)inputLen << 3)) < ((UINT4)inputLen << 3))
context->count[1]++;
context->count[1] += ((UINT4)inputLen >> 29);

/*计算已有的字节数长度还差多少字节可以 凑成64的整倍数*/
partLen = 64 – index;

/* Transform as many times as possible.
*/
/*如果当前输入的字节数 大于 已有字节数长度补足64字节整倍数所差的字节数*/
if(inputLen >= partLen)
    {
/*用当前输入的内容把context->buffer的内容补足512bits*/
R_memcpy((POINTER)&context->buffer[index], (POINTER)input, partLen);
/*用基本函数对填充满的512bits(已经保存到context->buffer中) 做一次转换,转换结果保存到context->state中*/
MD5Transform(context->state, context->buffer);

/*
对当前输入的剩余字节做转换(如果剩余的字节<在输入的input缓冲区中>大于512bits的话 ),
转换结果保存到context->state中
*/
for(i = partLen; i + 63 < inputLen; i += 64
)/*把i+63<inputlen改为i+64<=inputlen更容易理解*/
   MD5Transform(context->state, &input[i]);

        index = 0;
    }
    else
i = 0;

/* Buffer remaining input */
/*将输入缓冲区中的不足填充满512bits的剩余内容填充到context->buffer中,留待以后再作处理*/
R_memcpy((POINTER)&context->buffer[index], (POINTER)&input[i], inputLen-i);
}

/* MD5 finalization. Ends an MD5 message-digest operation, writing the
the message digest and zeroizing the context. */
/*获取加密 的最终结果
digest:保存最终的加密串
context:你前面初始化并填入了信息的md5结构
*/
void MD5Final (unsigned char digest[16],MD5_CTX *context)
{
unsigned char bits[8];
unsigned int index, padLen;

/* Save number of bits */
/*将要被转换的信息(所有的)的bits长度拷贝到bits中*/
Encode(bits, context->count, 8);

/* Pad out to 56 mod 64. */
/* 计算所有的bits长度的字节数的模64, 64bytes=512bits*/
index = (unsigned int)((context->count[0] >> 3) & 0x3f);
/*计算需要填充的字节数,padLen的取值范围在1-64之间*/
padLen = (index < 56) ? (56 – index) : (120 – index);
/*这一次函数调用绝对不会再导致MD5Transform的被调用,因为这一次不会填满512bits*/
MD5Update(context, PADDING, padLen);

/* Append length (before padding) */
/*补上原始信息的bits长度(bits长度固定的用64bits表示),这一次能够恰巧凑够512bits,不会多也不会少*/
MD5Update(context, bits, 8);

/* Store state in digest */
/*将最终的结果保存到digest中。ok,终于大功告成了*/
Encode(digest, context->state, 16);

/* Zeroize sensitive information. */

R_memset((POINTER)context, 0, sizeof(*context));
}

/* MD5 basic transformation. Transforms state based on block. */
/*
对512bits信息(即block缓冲区)进行一次处理,每次处理包括四轮
state[4]:md5结构中的state[4],用于保存对512bits信息加密的中间结果或者最终结果
block[64]:欲加密的512bits信息
*/
static void MD5Transform (UINT4 state[4], unsigned char block[64])
{
UINT4 a = state[0], b = state[1], c = state[2], d = state[3], x[16];

Decode(x, block, 64);

/* Round 1 */
FF(a, b, c, d, x[ 0], S11, 0xd76aa478); /* 1 */
FF(d, a, b, c, x[ 1], S12, 0xe8c7b756); /* 2 */
FF(c, d, a, b, x[ 2], S13, 0x242070db); /* 3 */
FF(b, c, d, a, x[ 3], S14, 0xc1bdceee); /* 4 */
FF(a, b, c, d, x[ 4], S11, 0xf57c0faf); /* 5 */
FF(d, a, b, c, x[ 5], S12, 0x4787c62a); /* 6 */
FF(c, d, a, b, x[ 6], S13, 0xa8304613); /* 7 */
FF(b, c, d, a, x[ 7], S14, 0xfd469501); /* 8 */
FF(a, b, c, d, x[ 8], S11, 0x698098d8); /* 9 */
FF(d, a, b, c, x[ 9], S12, 0x8b44f7af); /* 10 */
FF(c, d, a, b, x[10], S13, 0xffff5bb1); /* 11 */
FF(b, c, d, a, x[11], S14, 0x895cd7be); /* 12 */
FF(a, b, c, d, x[12], S11, 0x6b901122); /* 13 */
FF(d, a, b, c, x[13], S12, 0xfd987193); /* 14 */
FF(c, d, a, b, x[14], S13, 0xa679438e); /* 15 */
FF(b, c, d, a, x[15], S14, 0x49b40821); /* 16 */

/* Round 2 */
GG(a, b, c, d, x[ 1], S21, 0xf61e2562); /* 17 */
GG(d, a, b, c, x[ 6], S22, 0xc040b340); /* 18 */
GG(c, d, a, b, x[11], S23, 0x265e5a51); /* 19 */
GG(b, c, d, a, x[ 0], S24, 0xe9b6c7aa); /* 20 */
GG(a, b, c, d, x[ 5], S21, 0xd62f105d); /* 21 */
GG(d, a, b, c, x[10], S22, 0x2441453); /* 22 */
GG(c, d, a, b, x[15], S23, 0xd8a1e681); /* 23 */
GG(b, c, d, a, x[ 4], S24, 0xe7d3fbc8); /* 24 */
GG(a, b, c, d, x[ 9], S21, 0x21e1cde6); /* 25 */
GG(d, a, b, c, x[14], S22, 0xc33707d6); /* 26 */
GG(c, d, a, b, x[ 3], S23, 0xf4d50d87); /* 27 */
GG(b, c, d, a, x[ 8], S24, 0x455a14ed); /* 28 */
GG(a, b, c, d, x[13], S21, 0xa9e3e905); /* 29 */
GG(d, a, b, c, x[ 2], S22, 0xfcefa3f8); /* 30 */
GG(c, d, a, b, x[ 7], S23, 0x676f02d9); /* 31 */
GG(b, c, d, a, x[12], S24, 0x8d2a4c8a); /* 32 */

/* Round 3 */
HH(a, b, c, d, x[ 5], S31, 0xfffa3942); /* 33 */
HH(d, a, b, c, x[ 8], S32, 0x8771f681); /* 34 */
HH(c, d, a, b, x[11], S33, 0x6d9d6122); /* 35 */
HH(b, c, d, a, x[14], S34, 0xfde5380c); /* 36 */
HH(a, b, c, d, x[ 1], S31, 0xa4beea44); /* 37 */
HH(d, a, b, c, x[ 4], S32, 0x4bdecfa9); /* 38 */
HH(c, d, a, b, x[ 7], S33, 0xf6bb4b60); /* 39 */
HH(b, c, d, a, x[10], S34, 0xbebfbc70); /* 40 */
HH(a, b, c, d, x[13], S31, 0x289b7ec6); /* 41 */
HH(d, a, b, c, x[ 0], S32, 0xeaa127fa); /* 42 */
HH(c, d, a, b, x[ 3], S33, 0xd4ef3085); /* 43 */
HH(b, c, d, a, x[ 6], S34, 0x4881d05); /* 44 */
HH(a, b, c, d, x[ 9], S31, 0xd9d4d039); /* 45 */
HH(d, a, b, c, x[12], S32, 0xe6db99e5); /* 46 */
HH(c, d, a, b, x[15], S33, 0x1fa27cf8); /* 47 */
HH(b, c, d, a, x[ 2], S34, 0xc4ac5665); /* 48 */

/* Round 4 */
II(a, b, c, d, x[ 0], S41, 0xf4292244); /* 49 */
II(d, a, b, c, x[ 7], S42, 0x432aff97); /* 50 */
II(c, d, a, b, x[14], S43, 0xab9423a7); /* 51 */
II(b, c, d, a, x[ 5], S44, 0xfc93a039); /* 52 */
II(a, b, c, d, x[12], S41, 0x655b59c3); /* 53 */
II(d, a, b, c, x[ 3], S42, 0x8f0ccc92); /* 54 */
II(c, d, a, b, x[10], S43, 0xffeff47d); /* 55 */
II(b, c, d, a, x[ 1], S44, 0x85845dd1); /* 56 */
II(a, b, c, d, x[ 8], S41, 0x6fa87e4f); /* 57 */
II(d, a, b, c, x[15], S42, 0xfe2ce6e0); /* 58 */
II(c, d, a, b, x[ 6], S43, 0xa3014314); /* 59 */
II(b, c, d, a, x[13], S44, 0x4e0811a1); /* 60 */
II(a, b, c, d, x[ 4], S41, 0xf7537e82); /* 61 */
II(d, a, b, c, x[11], S42, 0xbd3af235); /* 62 */
II(c, d, a, b, x[ 2], S43, 0x2ad7d2bb); /* 63 */
II(b, c, d, a, x[ 9], S44, 0xeb86d391); /* 64 */

state[0] += a;
state[1] += b;
state[2] += c;
state[3] += d;

/* Zeroize sensitive information. */
R_memset((POINTER)x, 0, sizeof(x));
}

/* Encodes input (UINT4) into output (unsigned char). Assumes len is
a multiple of 4. */
/*将4字节的整数copy到字符形式的缓冲区中
output:用于输出的字符缓冲区
input:欲转换的四字节的整数形式的数组
len:output缓冲区的长度,要求是4的整数倍
*/
static void Encode(unsigned char *output, UINT4 *input,unsigned int len)
{
unsigned int i, j;

for(i = 0, j = 0; j < len; i++, j += 4) {
output[j] = (unsigned char)(input[i] & 0xff);
output[j+1] = (unsigned char)((input[i] >> 8) & 0xff);
output[j+2] = (unsigned char)((input[i] >> 16) & 0xff);
output[j+3] = (unsigned char)((input[i] >> 24) & 0xff);
}
}

/* Decodes input (unsigned char) into output (UINT4). Assumes len is
a multiple of 4. */
/*与上面的函数正好相反,这一个把字符形式的缓冲区中的数据copy到4字节的整数中(即以整数形式保存)
output:保存转换出的整数
input:欲转换的字符缓冲区
len:输入的字符缓冲区的长度,要求是4的整数倍
*/
static void Decode(UINT4 *output, unsigned char *input,unsigned int len)
{
unsigned int i, j;

for(i = 0, j = 0; j < len; i++, j += 4)
output[i] = ((UINT4)input[j]) | (((UINT4)input[j+1]) << 8) |
   (((UINT4)input[j+2]) << 16) | (((UINT4)input[j+3]) << 24);
}


////////////////////////////////////////////////////////////////////////////////

// md5test.cpp : Defines the entry point for the console application.
//

#include "stdafx.h"
#include "string.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MD5_CTX md5;
MD5Init(&md5);                        
//初始化用于md5加密的结构

unsigned char encrypt[200];    
//存放于加密的信息
unsigned char decrypt[17];      
//存放加密后的结果
scanf("%s",encrypt);                
//输入加密的字符

MD5Update(&md5,encrypt,strlen((char *)encrypt));  
//对欲加密的字符进行加密
MD5Final(decrypt,&md5);                                            
//获得最终结果

printf("加密前:%sn加密后:",encrypt);
for(int i=0;i<16;i++)
printf("%2x ",decrypt[i]);

printf("nnn加密结束!n");

return 0;
}

/* 以上代码在vc6下编译通过,运行正常,能够得到正确的md5值 */

Read: 1573

[转]Debug 命令

转自:http://hi.baidu.com/skying0802/blog/item/76758411ad099b13b8127b3f.html

启动 Debug,它是可用于测试和调试 MS-DOS 可执行文件的程序。
Debug [[drive:][path] filename [parameters]]
参数
[drive:][path] filename
指定要测试的可执行文件的位置和名称。
parameters
指定要测试的可执行文件所需要的任何命令行信息。
++
说明
使用 Debug 命令但不指定要测试的文件
如果使用没有位置和文件名的 Debug 命令,然后键入所有的 Debug 命令以响应 Debug 提示符,连字符 (-)。
Debug 命令
以下是 Debug 命令列表:
? 显示 Debug 命令列表。
a 汇编 8086/8087/8088 记忆码。
c 比较内存的两个部分。
d 显示部分内存的内容。
e 从指定地址开始,将数据输入到内存。
f 使用指定值填充一段内存。
g 运行在内存中的可执行文件。
h 执行十六进制运算。
i 显示来自特定端口的 1 字节值。
l 将文件或磁盘扇区内容加载到内存。
m 复制内存块中的内容
/n 为 l 或 w 命令指定文件,或者指定正在测试的文件的参数。
o 向输出端口发送 1 个字节的值。
p 执行循环、重复的字符串指令、软件中断或子例程。
q 停止 Debug 会话。
r 显示或改变一个或多个寄存器。
s 在部分内存中搜索一个或多个字节值的模式。
t 执行一条指令,然后显示所有寄存器的内容、所有标志的状态和 Debug 下一步要执行的指令的解码形式。
u 反汇编字节并显示相应的原语句。
w 将被测试文件写入磁盘。
xa 分配扩展内存。
xd 释放扩展内存。
xm 映射扩展内存页。
xs 显示扩展内存的状态。
分隔命令参数
所有 Debug 命令都接受参数,除了 q 命令之外。可以用逗号或空格分隔参数,但是只有在两个十六进制值之间才需要这些分隔符。因此,以下命令等价:
dcs:100 110
d cs:100 110
d,cs:100,110
指定有效地址项
Debug 命令中的 address 参数指定内存位置。Address 是一个包含字母段记录的二位名称或一个四位字段地址加上一个偏移量。可以忽略段寄存器或段地址。a,g,l,t,u 和 w 命令的默认段是 CS。所有其他命令的默认段是 DS。所有数值均为十六进制格式。
有效地址如下:
CS:0100
04BA:0100
在段名和偏移量之间要有冒号。
指定有效范围项
Debug 命令中的 range 参数指定了内存的范围。可以为 range 选择两种格式:起始地址和结束地址,或者起始地址和长度范围(由 l 表示)。
例如,下面的两个语法都可以指定从 CS:100 开始的 16 字节范围:
cs:100 10f
cs:100 l 10
++
Debug 子命令
选择 Debug 命令以获得详细信息。
Debug:A(汇编)
Debug:C(比较)
Debug(转储)
Debug:E(键入)
Debug:F(填充)
Debug:G(转向)
Debug:H(十六进制)
Debug:I(输入)
Debug:L(加载)
Debug:M(移动)
Debug:N(名称)
Debug:O(输出)
Debug:P(执行)
Debug:Q(退出)
Debug:r(寄存器)
Debug:s(搜索)
Debug:T(跟踪)
Debug:U(反汇编)
Debug:W(写入)
Debug:XA(分配扩展内存)
Debug:XD(取消分配扩展内存)
Debug:XM(映射扩展内存页)
Debug:XS(显示扩展内存状态)
***********************Debug子命令******************************
Debug:A(汇编)
直接将 8086/8087/8088 记忆码合并到内存。
该命令从汇编语言语句创建可执行的机器码。所有数值都是十六进制格式,必须按一到四个字符输入这些数值。在引用的操作代码(操作码)前指定前缀记忆码。
a [address]
参数
address
指定键入汇编语言指令的位置。对 address 使用十六进制值,并键入不以“h”字符结尾的每个值。如果不指定地址,a 将在它上次停止处开始汇编。
有关将数据输入到指定字节中的信息,请单击“相关主题”列表中的 Debug E(键入)。
有关反汇编字节的信息,请单击“相关主题”列表中的 Debug U(反汇编)。
范例
a 命令支持所有形式的间接注册命令,如下例所示:
add bx,34[bp+2].[si-1]
pop [bp+di]
push [si] )
还支持所有操作码同义词,如下例所示:
loopz 100
loope 100
ja 200
jnbe 200
对于 8087 操作码,必须指定 wait 或 fwait 前缀,如下例所示:
fwait fadd st,st(3) ; this line assembles
; an fwait prefix
说明
使用记忆码
段的替代记忆码为 cs:、ds:、es: 和 ss:。远程返回的记忆码是 retf。字符串处理的记忆码必须明确声明字符串大小。例如,使用 movsw 可以移动 16 位的字串,使用 mov***(文字因故被系统屏蔽)***(文字因故被系统屏蔽) 可以移动 8 位字节串。
汇编跳转和调用
编程序根据字节替换自动将短、近和远的跳转及调用汇编到目标地址。通过使用 near 或 far 前缀可以替代这样的跳转或调用,如下例所示:
-a0100:0500
0100:0500 jmp 502 ; a 2-byte short jump
0100:0502 jmp near 505 ; a 3-byte near jump
0100:0505 jmp far 50a ; a 5-byte far jump
可以将 near 前缀缩写为 ne。
区分字和字节内存位置
当某个操作数可以引用某个字内存位置或者字节内存位置时,必须用前缀 word ptr 或者前缀 byte ptr 指定数据类型。可接受的缩写分别是 wo 和 by。以下范例显示两种格式:
dec wo [si]
neg byte ptr [128]
指定操作数
Debug 使用包括在中括号 ([ ]) 的操作数引用内存地址的习惯用法。这是因为另一方面 Debug 不能区分立即操作数和内存地址的操作数。以下范例显示两种格式:
mov ax,21 ; load AX with 21h
mov ax,[21] ; load AX with the
; contents of
; memory location 21h
使用伪指令
使用 a 命令提供两个常用的伪指令:db 操作码,将字节值直接汇编到内存,dw 操作码,将字值直接汇编到内存。以下是两个伪指令的范例:
db 1,2,3,4,”THIS IS AN EXAMPLE”
db THIS IS A QUOTATION MARK:”
db “THIS IS A QUOTATION MARK:”
dw 1000,2000,3000,”BACH”
++
Debug:C(比较)
比较内存的两个部分。
c range address
参数
range
指定要比较的内存第一个区域的起始和结束地址,或起始地址和长度。有关有效的 range 值的信息,请单击“相关主题”列表中的“Debug 说明”。
address
指定要比较的第二个内存区域的起始地址。有关有效 address 值的信息,请单击“相关主题”列表中的“Debug 说明”。
++
范例
以下命令具有相同效果:
c100,10f 300
c100l10 300
每个命令都对 100h 到 10Fh 的内存数据块与 300h 到 30Fh 的内存数据块进行比较。
Debug 响应前面的命令并显示如下信息(假定 DS = 197F):
197F:0100 4D E4 197F:0300
197F:0101 67 99 197F:0301
197F:0102 A3 27 197F:0302
197F:0103 35 F3 197F:0303
197F:0104 97 BD 197F:0304
197F:0105 04 35 197F:0305
197F:0107 76 71 197F:0307
197F:0108 E6 11 197F:0308
197F:0109 19 2C 197F:0309
197F:010A 80 0A 197F:030A
197F:010B 36 7F 197F:030B
197F:010C BE 22 197F:030C
197F:010D 83 93 197F:030D
197F:010E 49 77 197F:030E
197F:010F 4F 8A 197F:030F
注意列表中缺少地址 197F:0106 和 197F:0306。这表明那些地址中的值是相同的。
++
说明
如果 range 和 address 内存区域相同,Debug 将不显示任何内容而直接返回到 Debug 提示符。如果有差异,Debug 将按如下格式显示:
address1 byte1 byte2 addess2
++++
Debug(转储)
显示一定范围内存地址的内容。
d [range]
参数
range
指定要显示其内容的内存区域的起始和结束地址,或起始地址和长度。有关有效的 range 值的信息,请单击“相关主题”列表中的“Debug 说明”。如果不指定 range,Debug 程序将从以前 d 命令中所指定的地址范围的末尾开始显示 128 个字节的内容。
有关显示寄存器内容的信息,请单击“相关主题”列表中的 Debug R(寄存器)。
++
范例
假定键入以下命令:
dcs:100 10f
Debug 按以下格式显示范围中的内容:
04BA:0100 54 4F 4D 00 53 41 57 59-45 52 00 00 00 00 00 00 TOM.SAWYER……
如果在没有参数的情况下键入 d 命令,Debug 按以前范例中所描述的内容来编排显示格式。显示的每行以比前一行的地址大 16 个字节(如果是显示 40 列的屏幕,则为 8 个字节)的地址开头。
对于后面键入的每个不带参数的 d 命令,Debug 将紧接在最后显示的命令后立即显示字节内容。
如果键入以下命令,Debug 将从 CS:100 开始显示 20h 个字节的内容:
dcs:100 l 20
如果键入以下命令,Debug 将显示范围从 CS 段的 100h 到 115h 中所有字节的内容:
dcs:100 115
++
说明
当使用 d 命令时,Debug 以两个部分显示内存内容:十六进制部分(每个字节的值都用十六进制格式表示)和 ASCII 码部分(每个字节的值都用 ASCII 码字符表示)。每个非打印字符在显示的 ASCII 部分由句号 (.) 表示。每个显示行显示 16 字节的内容,第 8 字节和第 9 字节之间有一个连字符。每个显示行从 16 字节的边界上开始。
++
Debug:E(键入)
将数据输入到内存中指定的地址。
可以按十六进制或 ASCII 格式键入数据。以前存储在指定位置的任何数据全部丢失。
e address
参数
address
指定输入数据的第一个内存位置。
list
指定要输入到内存的连续字节中的数据。
有关集成记忆码的信息,请单击“相关主题”列表中的 Debug A(汇编)。
有关显示内存部分内容的信息,请单击“相关主题”列表中的 Debug D (转储)。
++
范例
假定键入以下命令:
ecs:100
Debug 按下面的格式显示第一个字节的内容:
04BA:0100 EB.
要将该值更改为 41,请在插入点键入 41,如下所示:
04BA:0100 EB.41_
可以用一个 e 命令键入连续的字节值。在键入新值后按 SPACEBAR(空格键),而不是按 ENTER 键。Debug 显示下一个值。在此范例中,如果按三次 SPACEBAR(空格键),Debug 将显示下面的值:
04BA:0100 EB.41 10. 00. BC._
要将十六进制值 BC 更改为 42,请在插入点键入 42,如下所示:
04BA:0100 EB.41 10. 00. BC.42_
假定决定值 10 应该是 6F。要纠正该值,请按 HYPHEN 键两次以返回到地址 0101(值 10)。Debug 显示以下内容:
04BA:0100 EB.41 10. 00. BC.42-
04BA:0102 00.-
04BA:0101 10._
在插入点键入 6f 更改值,如下所示:
04BA:0101 10.6f_
按 ENTER 停止 e 命令并返回到 Debug 提示符下。
以下是字符串项的范例:
eds:100 “This is the text example”
该字符串将从 DS:100 开始填充 24 个字节。
++
说明
使用 address 参数
如果在没有指定可选的 list 参数的值情况下指定 address 的值,Debug 将显示地址和内容,在下一行重复地址,并等待您的输入。此时,您可以执行下列操作之一:
· 替换字节值。为此,请在当前值后键入新值。如果您键入的值不是有效的十六进制值,或该值包含两个以上的数字,则 Debug 不会回显无效或额外的字符。
· 进入下一个字节。为此,请按 SPACEBAR(空格键)。要更改该字节中的值,请在当前值后键入新值。如果按 SPACEBAR(空格键)时,移动超过了 8 位界限,Debug 程序将显示新的一行并在行首显示新地址。
· 返回到前一个字节。为此,请按 HYPHEN 键 (-)。可以反复按 HYPHEN 键 (-) 向后移动超过多个字节。在按 HYPHEN 时,Debug 开始新行并显示当前地址和字节值。
· 停止执行 e 命令。为此,请按 ENTER 键。在任何字节位置都可以按 ENTER。
使用 list 参数
如果指定 list 参数的值,随后的 e 命令将使用列表中的值替换现有的字节值。如果发生错误,将不更改任何字节值。
List 值可以是十六进制字节或字符串。使用空格、逗号或制表符来分隔值。必须将字符串包括在单或双引号中。
++++
Debug:F(填充)
使用指定的值填充指定内存区域中的地址。
可以指定十六进制或 ASCII 格式表示的数据。任何以前存储在指定位置的数据将会丢失。
f range list
参数
range
指定要填充内存区域的起始和结束地址,或起始地址和长度。关于有效的 range 值的信息,请单击“相关主题”列表中的“Debug 说明”。
list
指定要输入的数据。List 可以由十六进制数或引号包括起来的字符串组成。
++
范例
假定键入以下命令:
f04ba:100l100 42 45 52 54 41
作为响应,Debug 使用指定的值填充从 04BA:100 到 04BA:1FF 的内存位置。Debug 重复这五个值直到 100h 个字节全部填满为止。
++
说明
使用 range 参数
如果 range 包含的字节数比 list 中的数值大,Debug 将在 list 中反复指派值,直到 range 中的所有字节全部填充。
如果在 range 中的任何内存损坏或不存在,Debug 将显示错误消息并停止 f 命令。
使用 list 参数
如果 list 包含的数值多于 range 中的字节数,Debug 将忽略 list 中额外的值。
++
Debug:G(转向)
运行当前在内存中的程序。
g [=address] [breakpoints]
参数
=address
指定当前在内存中要开始执行的程序地址。如果不指定 address,Windows 2000 将从 CS:IP 寄存器中的当前地址开始执行程序。
breakpoints
指定可以设置为 g 命令的部分的 1 到 10 个临时断点。
有关执行循环、重复的字符串指令、软件中断或子程序的信息,请单击“相关主题”列表中的 Debug P(执行)。
有关执行指令的信息,请单击“相关主题”列表中的 Debug T(跟踪)。
范例
假定键入以下命令:
gcs:7550
Windows 2000 运行当前内存中的程序,直到执行到 CS 段中的断点地址 7550 为止。Debug 将显示寄存器的内容和标志的状态并结束 g 命令。
以下命令设置两个断点:
gcs:7550, cs:8000
如果在 Debug 遇到断点之后再次键入 g 命令,将从在断点之后的指令开始执行,而不是在通常的开始地址执行。
++
说明
使用 address 参数
必须在 address 参数之前使用等号 (=) 以区分开始地址 (address) 和断点地址 (breakpoints)。
指定断点
程序在它遇到的第一个断点处停止,而不论您在 breakpoint 列表的什么位置键入断点。Debug 在每个断点处用中断代码代替原始指令。
当程序到达断点时,Debug 将所有断点地址恢复到它们的最初指令并显示所有寄存器的内容、所有标记的状态以及最后执行指令的解码形式。Debug 显示的信息与使用 Debug r(寄存器)命令并指定断点时所显示的信息相同。
如果不在断点处停止程序,Debug 程序将不使用原始指令替换中断代码。
设置断点的限制
可以只在包含 8086 操作代码(操作码)的第一个字节的地址上设置断点。如果设置了 10 个以上的断点,Debug 将显示以下信息:
bp error
对用户堆栈指针的要求
用户堆栈指针必须有效且必须有 6 个字节可用于 g 命令。该命令使用 iret 指令跳转到正在被测试的程序。Debug 设置用户堆栈指针并将用户标志、代码段寄存器和指令指针压入用户堆栈。(如果用户堆栈无效或太小,操作系统可能会失败。)Debug 在指定的断点处设置中断代码 (0CCh)。
重新启动程序
不要在 Windows 2000 显示以下消息后尝试重新启动程序;
Program terminated normally
要正确地运行程序,必须通过使用 Debug n(名称)和 l(加载)命令重新加载该程序。
++++
Debug:H(十六进制)
对指定的两个参数执行十六进制运算。
h value1 value2
参数
value1
代表从 0 到 FFFFh 范围内的任何十六进制数字。
value2
代表从 0 到 FFFFh 范围内第二个十六进制数字。
++
范例
假定键入以下命令:
h19f 10a
Debug 执行运算并显示以下结果。
02A9 0095
++
说明
Debug 首先将指定的两个参数相加,然后从第一个参数中减去第二个参数。这些计算的结果显示在一行中:先计算和,然后计算差。
++++
Debug:I(输入)
从指定的端口读取并显示一个字节值。
i port
参数
port
按地址指定输入端口。地址可以是 16 位的值。
有关将字节值发送到输出端口的信息,请单击“相关主题”列表中的 Debug O(输出)。
++
范例
假定键入以下命令:
i2f8
同时假定端口的字节值是 42h。Debug 读取该字节,并将其值显示如下:
42
++
Debug:L(加载)
将某个文件或特定磁盘扇区的内容加载到内存。
要从磁盘文件加载 BX:CX 寄存器中指定的字节数内容,请使用以下语法:
l [address]
要略过 Windows 2000 文件系统并直接加载特定的扇区,请使用以下语法:
l address drive start number
参数
address
指定要在其中加载文件或扇区内容的内存位置。如果不指定 address,Debug 将使用 CS 寄存器中的当前地址。
drive
指定包含读取指定扇区的磁盘的驱动器。该值是数值型:0 = A, 1 = B, 2 = C 等。
start
指定要加载其内容的第一个扇区的十六进制数。
number
指定要加载其内容的连续扇区的十六进制数。只有要加载特定扇区的内容而不是加载 debug 命令行或最近的 Debug n(名称)命令中指定的文件时,才能使用 drive、start 和 number 参数。
有关指定用于 l 命令的文件的信息,请单击“相关主题”列表中的 Debug n(名称)。
有关写入调试到磁盘的文件的信息,请单击“相关主题”列表中的 Debug w(写入)。
++
范例
假定启动 Debug 并键入以下命令:
nfile.com
现在可以键入 l 命令以加载 File.com。Debug 将加载文件并显示 Debug 提示符。
假定需要从驱动器 C 将起始逻辑扇区为 15 (0Fh) 的 109 (6Dh) 个扇区的内容加载到起始地址为 04BA:0100 的内存中。为此,请键入以下命令:
l04ba:100 2 0f 6d
++
注意
使用不带参数的 l 命令
当使用不带参数的 l 命令时,在 debug 命令行上指定的文件将加载到内存中,从地址 CS:100 开始。Debug 同时将 BX 和 CX 寄存器设置为加载的字节数。如果不在 debug 命令行指定文件,所装入的文件将是最近使用 n 命令经常指定的文件。
使用具有 address 参数的 1 命令
如果使用带 address 参数的 l 命令,Debug 将从内存位置 address 开始加载文件或指定扇区的内容。
使用带全部参数的 l 命令
如果使用带所有参数的 l 命令,Debug 将加载指定磁盘扇区的内容而不是加载文件。
加载特定扇区的内容

Read: 997

CSS Framework(CSS框架)

转自:http://dev.collin.cn/detail/46.html

对于如今的软件开发人员来说,各类五花八门的框架是满天飞,尤其是web开发领域,RoR、Spring、Struts、Zend等等,但要说到CSS框架,知道的人并不多,CSS也有框架吗?有,而且对web开发人员非常有帮助。

随 着Web UI Designer慢慢抛弃传统的table架构,转而纷纷采用xhtml+div+css模式,css的重要性也是与日俱增,往往会占去一个web项目中 一部分较大的工作量。而且时常会遇到各种浏览器兼容的问题,在ie上看起来很美观的页面,放到firefox下浏览却会出现错位等等这类问题。如何有效的 提高开发人员的效率,同时尽可能的解决浏览器兼容问题,于是有了CSS Framework。

什么是CSS框架

  • 框架是个概念性很强的名词,对于CSS来说,所谓的框架就是一些预先定义了全局style重置、一致style设置、form style设置的css文件,这样当启动一个新项目时,可以直接拿来就用,在这些文件的基础上做修改就可以了。
  • CSS框架没必要太复杂和庞大,一般就是以下这几个文件差不多:
    • typography.css 字体修饰
    • grid.css 表格修饰
    • layout.css页面布局修饰
    • form.css 表单修饰
    • general.css 一些常用修饰,如reset修饰等等

使用CSS框架的好处

  • 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可以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
  • 规范化CSS和HTML代码,如在类似的项目HTML元素都使用相同的IDs和class names。
  • 更加规范了项目流程,如果CSS框架整理了相应的文档,在UI上面一个Team里面的沟通会更加容易。
  • 提高了浏览器兼容性。
  • 你的代码将显得更加清晰、简单、完整以及合理的结构和可读性。

使用CSS框架的坏处

  • 你需要理解整个框架
  • 可能也会引入这个框架本身自带的bug和错误
  • 太依赖于框架,以致对CSS的本质反而不是很了解
  • 源代码相对会比较庞大,因为框架中很多代码可能是你用不到的

CSS框架推荐

Read: 573